以地景艺术为媒介的沙丘艺术展览活动约你一起漫行沙丘感悟自然
以地景艺术为媒介,交通部旅游局与宜兰县政府、壮围乡公所共同主办「漫行沙丘-2019壮围沙丘地景艺术节」,邀请了艺术家游文富、李蒉至以及竞赛入选的15位艺术家,根据壮围在地环境、文化资源与技术,从工艺与应用角度来发展创作,打造出12件各具特色的作品。
活动以去年4月28日落成启用的「壮围沙丘旅游服务园区」为主要场地,规划地景艺术节不只是为了一时的喧腾,也是期望这些作品后续可以延伸成为新的在地产业以及环境设施,以促进地方发展,让园区与当地的风土特质及地景形成互连网络。期间也会规划小农市集、轻旅行及导览等丰富活动,串连在地社区,打造宜兰海岸深度旅游路线。
01坡白留青
艺术家:游文富
以10万根染白之竹签将沙丘装置如下雪后之拟境,以数大便是美的景观装置,创造出与基地适性融合的地景艺术设置,随着自然季节变换与时间的演绎,作品场域也随之长满青草,如白雪中冒出的翠绿,彰显出大地回春的美妙。(作品之间留有信道,可以走进作品中近距离感受。)
02加留沙浪
艺术家:李蒉至
作品结合当地沙丘如海浪般的特色,使用当地的漂流木创造一个流线型的自然雕塑,命名为「加留沙浪」。创作灵感融合兰阳平原「哈密瓜故乡」盛名(因此处沙质土壤有益于哈密瓜生长),将漂流木相互编织,让阳光照射作品映照出呼应哈密瓜的网纹,也据此在此沙丘上创造出一个具内外穿透空间的自然光影雕塑。
03汇聚
艺术家:陈勇昌
发源自雪山山脉的兰阳溪,丰沛的水量、挟带大量土石,孕育了兰阳平原,奔涌至太平洋,遇强劲的东北季风,回吹的土沙形成了带状的沙丘。壮围的居民以竹编栅,阻挡河口漫天风沙。这件作品以竹编之3道弧线,象征拦河口户联合兰阳溪与冬山河,隐喻数百年来移住此地的噶玛兰族人、汉人与大陈岛居民的族群递嬗历史。
04浮流之音
艺术家:杨士霆X潘劲瑞
作品的外观以种子为仿生概念,衍生出长约500、宽400、高300公分的巨型种子。轮廓以竹子打造流动感,搭配具有弹性的纤维布而成,在风的吹拂下能够产生扩张与紧缩,有如生命种子伴随呼吸跳动。空间里装上了老窗框,作为观照内在及外界的流通管道。
05悬浮之丘
艺术家:许伟伦
作品运用壮围沙丘地质,在自然环境中构架悬浮的异质场域,石块像似一座丘岛卡在沙丘上,微风徐徐吹来仿佛石片轻飘微动了起来。考究在地民间生活意象,将晒棉被披挂的状态延伸出为建构装置的型态。
06洞天
艺术家:陈佑羚、陈玉茹
昔日撒网捕鱼,网住的是一家人的温饱,也是生存的希望。渔网抛入海里,为讨海人网入一个个愿望。今日在沙丘上,将渔网撒向天空,网入一片片的风景。看云朵飘动、鸟儿掠过,让思绪随风自在穿梭,自成一番天地。
07烟花
艺术家:林靖格
灵感来自台湾民俗节日庆典中的爆竹与烟花。将无数伞状放射如烟花的竹片编织相连,交错成二度平面与三度空间;看似独立的XYZ三轴向之中,竹片彼此互为表里,合为一体,更在声响上如实地呈现竹材遇天气变化时热胀冷缩而产生的竹爆现象。
08风鱼
艺术家:蒋馥联
渔网下海后,海中那肉眼看不见的黑暗无重力世界却开始在潜意识里放大想像,储存成永久的动态回忆。艺术家以飘逸的网,传达对未知的不安,其流动的曲线就像沙丘,也向海浪,象征着洒脱的勇敢,隐喻丰收。
09鲸与鹿
艺术家:吴韦廷
以抽象的曲面造型代表着围绕宜兰的美丽海洋与沙丘陆地,并在这之中加入可爱逗趣的动物,有龟山岛旁玩耍的野生鲸豚,还有宜兰噶玛兰族中具有「丰收」意义的小鹿。
10卧鱼
艺术家:陈抒漫
隐隐于野的鱼,遨游至此灵秀之地,作为栖息之所。卧鱼,也寓意此地“卧鱼藏龙”。透过作者的生活情感与创作经历联结,使用在地漂流木,让它重现新的生命力,并与壮围沙丘旅游服务园区的生态环境结合。鱼跨越海域,以壮阔与安稳的身姿,融入社区的日常,展现人与自然、环境、万物的共生共存与生生不息。
11翱翔
艺术家:噶玛兰漂流木艺术学校廖志汶
以兰阳溪与沙丘沿岸栖息与翱翔的候鸟为发想,运用当地的漂流木、竹与渔民捕鳗鱼苗的渔网与不织布,作为提供民众游憩、遮阳与活动之用的极简遮阳棚,其特性简易、适合装置于沙滩,且材料来自于当地。
12鳗游
艺术家:四人旅行黄毓琁、李霈姗、游佳臻、钟佑易
概念发想来自捕获鳗苗的动作,利用当地漂流木,以高低不一的形式筑建一座迷宫。人就好比鳗苗穿梭在作品之间,在空间中感受当地盛行的产业特色。从俯视的角度观看,迷宫形状仿佛是渔夫撒渔网的瞬间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