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神话故事戏剧活动策划的舞美空间层次感强化了剧情的发展
由约尔格·威德曼执导的《巴比伦》在柏林国家歌剧院首次上演,以古典神话为故事背景描述在古城巴比伦人神的神话故事。约尔格·威德曼作为最知名的德国作曲家之一在《巴比伦》音乐编排中进行了一部分调整,让乐谱充满了思想游离在浪漫主义和鲜明的现代主义之间。
在舞美架构上以都城城墙架构作为主体,在立体空间中进行多个房间的切割,整体分为三层可以猜测各分为神·人·地狱三个空间,在肌理造型上也是从上到下破旧感逐渐加强,舞台前区的预留,形成了立面与景深的多层次多空间关系。
在视觉处理上,空间并不是处理成古巴比伦文明时期的建筑,而是以现代形式的空间进行拼接。敞开的房间暴露出争斗的派别犹如破碎的躯体一般交织在一起,通过道具与灯光的配合,时而像一所医院的地下停尸间,时而像城市废旧的购物商场,更有时像一个肮脏不堪的妓院。但在墙面的细节刻画中又融入了大量古巴比伦文字的元素,多种元素的无序拼接反而形成了独特的一种视觉效果,导演为加强这种混沌与无序的概念在演员演唱时使用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在细节上加深了导演要表达的当时对于人神阶级的模糊,及整个世界混乱不堪极尽崩溃的边缘的状态。
服装设计师霍夫曼在人物造型上处理的也十分大胆,以强烈的黑暗气息元素组成整个人物服装的整体架构,在材料的运用上每个人物的特征都十分鲜明,工装、皮衣、神袍、纱裙。不同人的身份组合成一个多层次的社会构架,破旧的工装沾满油污,一尘不染的给人感觉身份冰冷的防护服,妖艳的短裙不经意的破损与污垢,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多层次的表现不同的人物关系,让人不禁联想到他们背后的故事。